蔣勳 / 董承濂
四十年來
11.05, 2022 – 02. 05, 2023

特別邀請:曾永玲
Invited exhibitor:Yung – Ling Tseng

 

谷公館即將於11月5日推出蔣勳與他的學生董承濂舉辦的師生雙人展「四十年來」。1983年,蔣勳創立東海大學美術系,1992年,董承濂入學東海大學美術系,主修複合媒體,副修西畫。展覽好似呼應時光的痕跡,並於時光中有了開創。

董承濂以繁複細膩的手工,完成四組作品:「花時」、「花間」以多重媒材完成造型基底,再以金屬顏料及鉛筆細細勾勒花朵於時間裡的狀態;「花花」、「時間」則將薩克斯風的金屬,以及老時鐘的木頭,解構再重新建構,成為新的生命體。

對應董承濂的華麗,蔣勳紙上的墨痕如同歲月的足跡。「坐看雲起」是王維的山水、「山隨平野」是李白的倒映、「綠螘新醅酒」是白居易的可親、「鶯啼如有淚」是李商隱的繁華。那些在新紙舊紙上紀錄下的雲山、貓的身軀、花的姿態,好像都點滴成了四十年來的記憶。

「四十年來」特別邀請蔣勳東海美術系指導的第一屆畢業生曾永玲,帶來她最新的金工創作,增色於展覽中。曾永玲也是東海第十屆學生董承濂的老師。而四十年後,三人聚首,各自有各自的「四十年來」。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 

四十年來
——與曾永玲、董承濂立冬聯展

文 / 蔣勳

「四十年來」是1983到2023,真的四十年了。

1983東海大學成立美術系,我接下了創系的工作。同年七月第一屆三十位新生到校,其中有曾文玲,後來改名永玲,我都叫她Candy。

「四十年來」,第一屆學生多由二十青春轉入花甲。

我對行政沒有興趣,愧對「系主任」的職位。只因為自己愛創作,也想跟同樣愛創作的青年一起摸索。

楚戈、席慕蓉、劉其偉、林之助都來助陣,也都對創作有理想,期待多元開明自由的風氣。

1981年我在美國愛荷華訪問,認識學金屬工藝的徐玫瑩。因此有機會在東海開創嶄新的金工創作課程。Candy便承襲玫瑩老師的啟蒙,專注於金工藝術。她畢業後去奧勒崗大學深造,拿到學位,回東海任教,繼續帶領金工藝術創作的課,此時美術系已是第十屆,她就教導了非常傑出的學生董承濂,當時的名字是董乃仁,我們叫他「阿內」,或是Nick。

阿內畢業,也去奧勒崗深造,此後定居奧克蘭,把金工和光影、聲音、磁懸浮結合,創作出華麗而魔幻的現代裝置藝術。

阿內得到「fourty under fourty」大獎,在華府國家美術館展出。這是美國給40位40歲以下藝術家的榮譽。我卻感傷,在越洋電話中恭喜,感嘆說:阿內,你要四十歲了嗎?

Candy,Nick,我記得的永遠是他們二十歲時天真無憂慮的快樂,對美、對生命充滿熱愛。

因為年齡,近幾年,可以體會王維「萬事不關心」的心境。不看電視報紙,疫情三年,連美術館、畫廊、劇院、音樂廳也少涉足。

在家讀書,抄經,用硯石餘墨寫字畫畫。

「水流心不競,雲在意俱遲」,青年時讚嘆的文學、藝術,都越來越遠,紙上布上,留下淡墨水痕,像茶盅餘漬,只覺得是日常平時生活,其實可有可無。

有十年的緣份,有四十年的緣份,一條路上,或聚或散,偶爾去台中和Candy 小酌一杯,或在奧克蘭,Nick院子有幾株高大扶疏的菩提,樹下光影雜沓,Nick 說是多年前我們同遊吳哥窟撿回的種子,從菩提迦耶佛陀靜坐的那棵流轉而來,如今在奧克蘭生根,長成大樹了。

生命的緣份,有長有短,有深有淺。Candy,阿內,即時姓名改換,還能相認,緣份如此。

珍惜四十年來時光,僅此紀念。


蔣勳,2022年秋分,記於池上大地震後